大家好,我是貓叔,今天是重陽節,先祝福各位闔家團圓、幸福安康,如果有可能,盡量能回家陪一陪老人,正所謂“子欲孝而親不在”,孝順一定不能拖延哦。
其實,關于重陽節的文章,我事先沒什么準備,也沒打算在今天說這個傳統日,苦于身邊朋友們的強烈要求,也只能硬著頭皮寫一寫了,如果有什么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新老朋友能夠多多包涵。

重陽敬老
首先說說“重陽節”這個名稱的由來吧。《易經》里面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而“九”又是最大的陽數,也就是最大的個位數嘛,大家熟悉的那個“九五之尊”,為什么第一個數是“九”呢?就是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最尊貴的意思。為什么叫做“重陽”呢?估計大家都猜出來了,因為這天是農歷的九月初九嘛,兩個九重疊在了一起,自然也就叫做“重陽”了,也有人稱之為“重九”的,是一個意思。
那么,“重陽節”到底是什么來頭呢?要想知道它的起源,就要從我們這個民族的性質和習慣說起,眾所周知,咱們是農耕民族出身,自傳說時期的神農氏開始,我們就有了“刀耕火種”的技術,農業伴隨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整個發展過程,所以,我們的節日幾乎都與農耕相關。有了這個思路,咱就不難尋找重陽節的根了,當然,關于重陽節的起源問題,一直都有爭議,但有一點沒有爭議,那就是重陽的說法在遠古時期就有了。雖然有爭議,但也有大眾之說,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重陽節的形成應該有兩種可能性比較靠譜。

刀耕火種
第一種可能性是起源于祭火儀式。關于火的重要性,我就不必再贅述了吧,這個大家都知道,使用火是文明的標志之一,這其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火可以把食物做熟,人吃了熟食之后,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蛋白,有利于大腦的發育,直接幫助了人類智力的發展,所以,先民們崇拜火是非常正常的。一直以來,原始宗教的形成都與人們見到的場景相關,因此,我們的祖先崇拜火神也就在所難免了。關于火神的崇拜,我們從遠古時期一直持續到現在,最典型的當屬春秋時期的楚國。楚國認為他們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所以對祭火神尤其重視,為了與火神近距離接觸,他們就登高祭祀,這就形成最基礎的重陽祭祀禮儀。后來秦國滅楚國,把楚國的這一風俗繼承,并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漢朝又承秦制,重陽節遂得以發揚。

登高祭拜
第二種可能性是起源于采集野果的原始行動。按照農時,九月初九,農活基本上已經全部結束,先民們也就從繁忙中閑了下來。正好,這個季節又恰逢山上的果實成熟,由于當時農業技術還比較落后,收成有限,于是乎,大家就登山采集野果,為了感謝上天的恩賜,就形成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這些活動后來在戰國時期被列為典章,推廣范圍逐步增大,就形成了后來具有狂歡性質的節日,因此,重陽也被稱為“小秋收”。漢朝以后,就形成了野炊、飲酒、跳舞的習俗,這應該與先民們的祭祀活動有關。

上山采果
那么,重陽節是怎么樣演變成現在的節日的呢?雖然重陽這個概念起源很早,但先秦時期,重陽節主要還是國家祭祀慶典,是貴族們的游戲。重陽節真正節日化、世俗化還是到了西漢以后才開始,而且加入避邪、求壽這些內涵,也是在西漢時期完成的。根據《三輔黃圖》的記載,西漢早期,重陽節還只是宮廷在玩。熟悉漢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邦喜歡戚夫人,天天膩味在一起,這讓呂后非常不爽,后來,劉邦一死,呂后就開始清算戚夫人,手段之殘忍簡直令人發指,據說她把戚夫人手腳砍斷,眼睛挖掉,做成了所謂的“人彘”,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可憐的戚夫人
由于主子被整死了,戚夫人的貼身侍女賈佩蘭就被驅逐出宮,這一出去不打緊,賈佩蘭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重陽節的玩法帶到了民間。《西京雜記》記載賈佩蘭云:“九月九日配茱萸,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古,莫知其由”。于是,民間就開始跟上了民間的步調,開始了九月九一起慶祝重陽。后來呢,這些風俗就一步一步都傳了下來,并不斷地注入新的文化內涵。所以,這么一理,就清楚了,重陽節起源于遠古時代,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朝以后。

賈佩蘭傳重陽
那么,古人都怎么過重陽節的呢?都有哪些風俗呢?這個咱就大概說說吧。
第一,佩插茱萸。據說茱萸多產于吳越之地,中醫認為它有驅寒祛毒的功效,所以,大家佩戴身上圖的是個吉利,祈求自己遠離疾病。大家還記得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憶山東兄弟》吧,這首詩課本上學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整首詩涵蓋了重陽節的兩個風俗,一個是登高,一個是佩戴茱萸,可見這個風俗流傳之廣。

遍插茱萸
第二,喝菊花酒。這個風俗咱前面說了,起源于西漢初期,先流行于宮廷,后來傳入民間。“九”與“酒”同音,而“酒”又被稱為至陽之水,正好與重陽節的習俗匹配上,所以,喝酒自然是免不了的,至于菊花嘛,由于文人雅客對菊花情有獨鐘,士大夫們自然也就對菊花酒特別推崇了。

菊花酒喝起來
第三,登上高處,來一場野炊大聚會。古代人對神靈的崇拜是非常質樸的,他們認為只要登上高處就能與天神近距離接觸,李白那首《夜宿山寺》是這樣寫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可見,當時的觀念有多么的單純可愛。除此之外,登高也與先民們采集野果有關,因為很多果子都要登高才能采到,所以也就形成了這么一個風俗。重陽節,大家約在一起,登高望遠,喝酒暢聊,翩翩起舞,多么美的畫面。

登高聚餐
第四,操練軍事。其實,在先秦時期,我們就有九月舉行大規模狩獵、閱兵的習俗,漢朝也就繼承了下來,后來各朝各代也就將這個風俗繼續發揚了下去。根據《南齊書》的記載,南朝的宋武帝就曾經將九月九日定為國家的閱兵日,每年都會舉行大型閱兵活動,“沙場秋點兵”,多么豪邁的場景。到了唐朝,重陽節變成了具有競技性質的活動,大家往往比賽射箭,很多王公貴族都非常喜歡這類活動,當然,這些活動就是官方的了,與民間關系不大。

沙場秋點兵
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大概是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吧,賦予了這個節日長久、健康的含義,所以,我們也就有了重陽節回去看望父母的新習俗了。好了,關于“重陽節”,咱們就分享這么多吧,下期見。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