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血十八星
1907年8月,吳玉章、焦達峰等部分原同盟會員在日本東京成立“共進會”,首任會長為四川孝義會首領張百祥。共進會奉鐵血十八星旗為會旗。 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征“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
1911年共進社與文學社策劃武昌起義。起義總指揮部。定十八星旗為起義旗幟。 共進會領導人劉公,囑托會員陳磊和趙師梅、趙學詩繪制十八星旗,三人接受任務后,經過半個月忙碌,制出了20面三尺寬、五尺長的旗幟。共進會成員鄧玉麟又在武昌草湖門附近找到了一家可靠的裁縫店。因事關重大,怕被人發覺,每天打烊之后,由鄧玉麟送兩面畫好式樣的旗子去縫制旗褲(插旗桿的布套)。當時無縫紉機,全靠裁縫師傅以手工縫制。縫制完,仍由鄧玉麟取回,翌日再送兩面去。到起義前半個月,已做好十八面旗幟,秘密存放在漢口長興里98號熊晉槐處。
10月7日,漢口長興里機關暴露。革命黨人只得連夜將九角十八星旗及其它資料,遷至俄租界寶善里14號。10月9日下午,孫武在寶善里14號試驗炸彈失事,革命黨人的有關文件、名單及18面軍旗全部被搜走。革命黨人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提前發難,而再趕制戰旗已經來不及,緊急中趙師梅記起還有兩面旗幟藏在裁縫店。于是,趙師梅和鄧玉麟、蔡濟民一起找到裁縫店老板,取出余下的兩面紅旗。 武昌起義之后,這兩面旗 一面掛在漢陽門城樓,一面掛在鐘鼓樓頂。10月1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俗稱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定十八星旗為其旗幟。

武昌
12月4日,起義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的部分留滬代表與江、浙、滬都督等人在上海開會,研究籌組中央政府事宜。討論國旗時,湖北代表提議用鐵血旗,福建代表提議用青天白日旗,江浙方面提議用五色旗。最后形成了以五色旗為國旗、鐵血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旗的折衷方案。 1912年參議院表決用它來做陸軍旗時,東北代表集體反對,后來經過協商,在中間加上一顆顏色和大小相同的星星,變成十九星旗,不再取“十八省”之意,而象征中央與地方的統一,經此協商,才表決通過。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