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寄語
一篇大學文,傳世數千年;
道盡千古事,成就千百賢;
今修大學問,立志做圣賢;
如能下功夫,圣哲并不遠;
功夫在日常,修煉在紅塵;
若君識本意,生命得超越。
正文

點擊閱讀《大學》原文
《大學》是儒家四書之一,也是儒門學子的必讀經典。
《大學》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路徑規劃。對我們人生的頂層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論語》曰: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讀書志在圣賢,樹立遠大的志向,方能成就不凡的人生。
依循這樣的頂層設計,也許我們不一定能夠成圣成賢,但我們一定能夠收獲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大學》——是成就“大人”的學問
何謂大人?
陽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豈惟大人,雖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顧自小之耳。 ——王陽明
何謂大人之學?
故止至善之于明德、親民也,猶之規矩之于方圓也,尺度之于長短也,權衡之于輕重也。故方圓而不止于規矩,爽其則矣;長短而不止于尺度,乘其劑矣;輕重而不止于權衡,失其準矣;明明德、親民而不止于至善,亡其本矣。故止于至善以親民,而明其明德,是之謂大人之學。” ——王陽明
《大學》三綱領
明明德
《康誥》曰:“克明德。”
《大甲》曰:“顧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大學》
明明白白認清自己光明的本德,天性。也就是修身的功夫。
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是故謂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體之仁猶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動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時也。及其動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而一體之仁亡矣。------故夫為大人之學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體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王陽明《傳習錄》

親民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大學》
所謂親親,就是親親+作新民。親親就是親善自己的親人,族人,也就是齊家的功夫。
‘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
——王陽明《傳習錄·徐愛錄》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親民,而親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
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以達吾一體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無不明,而真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矣。夫是之謂明明德于天下,是之謂家齊國治而天下平,是之謂盡性。”——王陽明
至善
《詩》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詩》云:“綿蠻黃鳥,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大學》
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靈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發現,是乃明德之本體,而即所謂良知也。至善之發現,是而是焉,非而非焉,輕重厚薄,隨感隨應,變動不居,而亦莫不自有天然之中,是乃民彝物則之極,而不容少有議擬增損于其間也。少有擬議增損于其間,則是私意小智,而非至善之謂矣。自非慎獨之至,惟精惟一者,其孰能與于此乎?——王陽明

什么是“止于至善”?
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大學》
所謂至善,就是我們常說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種人性本德。就要做到這些本德,就算是已經回歸到至善寶地,也是王陽明先生所說的良知。

《大學》六部曲,人生成長方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
知止——有定——能靜——能安——能慮——能得。
知止:知規律,知目標,知方向,知標準;
有定:心定,身定,心志不移;
能靜:心靜,身靜,寧靜方能致遠;
能安:定于當下,安于時空,安于做事上;
能慮:深思熟慮,處理精詳,不易出錯;
能得:目標完成,人有所得,得其所止。
《大學》八條目
內圣外王的功夫,人生價值的體現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大學》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內圣的功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外王的功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內圣功夫——格物
格物是止于至善之功。即知“至善”即知格物;
至善即天性,良知;
致良知,存正去惡;
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
內圣功夫——致知
‘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
良知者,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體;
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
凡意念之發,吾心之良知無有不自知者。
內圣功夫——誠意
毋自欺,自謙,慎獨,存善;
誠于中而行于外;
存善去惡,去邪存誠。
致良知,知善惡;
內圣功夫——正心
致良知,心靈明,知主宰;
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源,盡心即盡性。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性事天;

外王功夫——修身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大學》
修身的功夫在正心。
外王功夫——齊家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大學》
身修然后方可家齊。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是齊家的倫理規范。
齊家:齊家庭,齊家族。
外王功夫——治國
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賁事,一人定國。——《大學》
家齊然后方能治國。
外王功夫——平天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挈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
國治然后方能平天下。

立志:以效圣法賢為方向;
為學:以國學經典為基礎;
修身:以內圣外王為功夫;
立業:以五常仁義為路徑;
做人:以五倫八德為根本;
處世:以修身立德為依歸。
立志為人生第一課。
立志以效圣法賢為方向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第二》
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立志成為什么樣的人?
棟梁之才?(國之棟梁,民族榜樣)——歷代英杰,救危救難。
經世之才?(百業翹楚,行業標桿)——行業先驅,精神領袖。
救世之才?(人類楷模,世界之光)——歷代圣賢,內圣外王。
第一等人:覺者/圣人
第二等人:賢哲/偉人
第三等人:君子/善人
第四等人:學者/藝人
第五等人:凡夫/庸人
儀表端莊,出口成章,
處世有方,生命發光。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呢?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