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13: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唐夢霞

據《衛報》和BBC報道,當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于3月14日去世。
有很多人以為霍金得的是帕金森病,其實不是,他得的是漸凍癥,也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因為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成就,霍金成為了全球最知名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
漸凍癥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屬于世界罕見病。該病會使患者像被冰雪凍住一樣,喪失任何行動能力,目前還無法根治。其與癌癥、艾滋病、白血病、類風濕病并稱為世界五大絕癥。有一半人會在3年內死亡,90%的人存活不超過5年。
“漸凍人”霍金
為何可以活到76歲
霍金確診漸凍癥后存活的時間遠遠超過5年。
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他開始使用拐杖,幾年之后才換成了輪椅。后來,標志性的動作、掛滿高科技附件的輪椅、電子合成器發出緩慢的讀音,成為他的象征。
根據漸凍人協會資料顯示,罹患漸凍癥的患者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于5%的機率,但霍金卻撐過了超過2個20年的光陰。專家表示,霍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茖W家指出,霍金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對抗漸凍癥的過程一開始就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很年輕就發病,很早即纏綿病榻,在霍金于牛津念書時的第三年就跌跌撞撞,這也是為何霍金比起其他后期發病患者活得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有更多機會可以“適應”這個病癥。另外,ALS通常在人生的后半階段才會發病,確診的平均年齡是55歲。
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麥克羅斯基(Leo McCluskey)曾說,ALS主要致命原因有兩個,一是影響主宰呼吸的肌肉,即呼吸衰竭也是普遍的死亡方式,二是吞咽肌肉失能,導致營養不良、脫水而死,如果沒有這兩種病癥,基本上病患都能夠存活很久。
另外報道指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臨床神經病學教授李奈(Nigel Leigh)告訴《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如果年輕時就得病,這個病會變成一個不同的怪獸且存活率較高,奇怪的是,并沒有人知道為什么?!?/p>
漸凍癥
極其痛苦的疾病
對于漸凍癥患者,最痛苦的不是不能運動和最終的死亡,而是在整個病程中,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大腦和良好的皮膚感覺能力。
你觸摸他的身體,他能感知,但是無法給你回應;你與他說話,他能清楚的聽到,但是做不出合適的表情。他清醒的大腦看著肌肉一點點消失,甚至在肌肉和支配神經元失聯之前會有肉眼可見的跳動,那其實是肌肉最后的掙扎。
記者曾報道過杭州一位已逝漸凍癥老人的事跡。生前,鈕老先生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的病床上躺了1411天。這張床、這間重癥監護室、這家醫院,他一刻未曾離開過。鈕老從最開始的全身肌肉萎縮,但還能打幾個手勢,到慢慢就全身不能動,嘴巴幾乎發不出聲音,無法吞咽、呼吸,只能用呼吸機。但但鈕老的女兒和兒子堅持給爸爸治療,在一張床上過了1411天。
報道發出后,很多讀者留言:這對老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折磨。
據悉,國際醫學界對漸凍癥的致病原因并不十分了解,有說法稱,百分之五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一部分是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鉛中毒,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疾病,不過百分之九十的病例都是原發性,也就是不明原因。
據公開報道,目前我省有漸凍癥確診資質的醫院有6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省人民醫院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據各個醫院相關門診數據綜合,每年新確診“漸凍癥”患者約400人,男性患病比率要比女性高一些。
記者了解到,盡管“漸凍人癥”仍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霍金曾通過電子語音合成器說了這么兩段話:
“千百年來,人類像動物一樣生活。但突然我們的想象力被釋放了出來,那就是我們學會了講話?!?/p>
“沒有必要這樣的冷漠,所有我們需要做的是確定我們在保持交流。”
這兩段話突出表現了在霍金心中,人與人之間交流是無比重要的,交流是一切的起點。
他一直在這么努力做著。
1992年霍金首次“觸電”是在《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與扮演牛頓、愛因斯坦的演員一起打牌。近幾年曾多次參與《生活大爆炸》的拍攝。
他參加了2014年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呼吁人們關愛漸凍人。
當然了,霍金教授本人是沒有被冰水澆的,代替他的是教授的孩子們,但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霍金面對人生的樂觀和豁達。

為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霍金還是各種科學和社會活動的??汀1热?007年,霍金為了激起人們對太空飛行的興趣以及展現殘疾人士的潛能,他親自參與了零引力飛行實驗。
國內“漸凍人”王甲曾收到“病友”霍金的回信,霍金在信中寄語:“將注意力放到殘疾不能阻擋的事業之上,并且堅定地將它做下去!”
【浙江新聞+】
那些年的冰桶挑戰
2014年前后,新西蘭的一個癌癥協會,發起了一項叫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的活動,這是一項在社交網絡上發起的籌款活動,旨在引起人們對ALS的關注。
參加冰桶挑戰的人,需要將一個水桶中的冰塊和水倒在自己頭上,并且將整個過程拍成視頻,上傳至社交網絡。
參加者完成挑戰的同時,另外最多可以點名三個人要求其效仿;被點名者需要在 24 小時內,接受挑戰或選擇向慈善團體捐款100美元,當然也可以同時進行。
當年,這項活動影響非常大,僅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捐款金額據聞超過1.15億美元。
所有在夏天冰桶挑戰中熱鬧的人們,其實都值得感謝,多少讓社會對 ALS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冰水的涼爽,社交的狂歡,營銷的紅利,各取所需,也不是什么壞事兒。但這其實并不夠,我們需要真正了解的是這個病痛是個如此沉重話題,它可以被輕松快樂的冰桶挑戰傳播開,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它的確就是一個既無法預防,也還無法治愈的疾病,ALS是整個人類依舊無法點亮的黑暗。
路在何方?
國產藥物報銷比例60%以上
確診為漸凍癥后,治療主要圍繞兩個目的,一是延緩漸凍的速度,二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針對漸凍癥病情不同的發展時期,治療方案也會有所不同。如今在臨床上,對于漸凍癥患者延緩病癥有效的藥物,一種是進口藥物“力如太”,一般一盒可服用28天,售價在4500元左右;國產的“利魯唑”,國產報銷一盒可服用12天,售價在1160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目前進口藥物尚無法報銷,但國產“利魯唑”報銷比例在60%以上,持殘疾證的可報銷80%,無殘疾人證可報銷60%。
對漸凍癥人來說,或許這個消息會令人興奮。日本在進行為期6個月的臨床試驗中,對137名患者隨機接受依達拉奉治療或安慰劑治療。在實驗的第24周,對患者進行日常運動能力的臨床評估,與對照組相比,接受依達拉奉治療的患者在日常運動能力方面下降較少。
美國時間5月5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新藥依拉達奉上市,用于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它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被認為能夠緩解氧化應激的影響,而這可能是“漸凍人癥”發病和病情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浙醫二院,神經外科團隊正在嘗試使用腦機融合、腦電融合的方式,來讓晚期漸凍人患者實現與外界溝通。在整個發病過程中,“漸凍人”一直處于神志清醒、思維清晰的狀況,他們雖然漸漸“凍住”,但意識還是清楚的。
“因此,我們希望能夠依托腦電波來發出信號指令,完成他們想要表達的話語,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浙醫二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建民說。
對于眼睜睜著著自己逐漸因呼吸衰竭而走向死亡的“漸凍人”,他們需要的或許不僅僅是醫學的進步,更是心理上的安慰與認知。
(部分綜合自南方都市報微信、丁香園等。)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