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01)
【劉氏家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敕后主辭》
【品讀】這句家訓是劉備臨死之前給阿斗劉禪留下的一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再小的事,只要是好事,都要去做,而再小的事,只要是壞事,就千萬不能沾染。雖然好的事很小,但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大善,小的壞事做多了,卻足以成為大惡。“積善成德”是很多家族所世代奉行的箴言,劉氏家訓也同樣如此。“惟賢惟德,能服于人。”只有才能高、品德好,才能使人信服、佩服。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
(02)
【諸葛氏家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誡子書》
【品讀】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學習是一個緩慢枯燥的過程,在枯燥中尋求學習的樂趣。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志向明確堅定,不安靜就不能長期刻苦學習以實現理想。
(03)
【梁氏家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北宋戶部尚書梁燾《家庭談訓》
【品讀】與人為善,積德行善,家庭平安吉祥,用善教育人,用德感化人,用善滋養人。取人為善,助人為樂,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善的源泉綿延不絕。作惡壞德的,必有更多的禍殃。
(04)
【顏氏家訓】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南北朝—隋朝教育家顏之推《顏氏家訓》
【品讀】在家風建設中,父母首先要修身,自覺踐行家庭美德,才能成為子女學習的榜樣,丈夫首先要修身,踐行家庭美德,做事合乎仁義,才能成為妻子的榜樣。哥哥或姐姐首先修身,踐行家庭美德,才能成為弟弟或妹妹的榜樣。家庭和睦的主導權在于上行下效,在長輩而不在晚輩。顏之推提倡“實學”,主張知識分子要接觸社會實際生活,學習經世致用的知識,學習農業生產知識。
(05)
【姚氏家訓二則】
(1)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藥言》
【品讀】常吃粗茶淡飯的人,各種事情都能做好;驕生慣養過分的,樣兒好看, 但不能干什么事。人如果常以菜根為食,就說明能不畏艱苦,那么做什么事都沒什么難的了。旨在教育子弟培養其樸素、踏實的德性。
(2)一孝立,萬善從,是為孝子,是為完人。
——明·姚舜牧《藥言》
【品讀】一個人只要把一個“孝”字立起來,就會帶動所有的美德善行,就可以稱得上孝子,稱得上有道德的人。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從古代社會到現代社會,從繁華城市到偏僻村野,從帝王將相到布衣百姓,無不把“孝”視為立身之基、齊家之本。孝悌是做人之本,孝心是善德之根,孝行為百行之先,為人處世,只要具備孝心孝行,就能收獲人生的快樂和幸福。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孝道,正是借助家訓這一載體,深深融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滲透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骨髓里。
(06)
【張氏家訓】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便是好人。
——清·張履復《訓子語》
【品讀】一個家庭不論貧窮富貴、高低貴賤,只要庭內勤儉,庭外謹慎,尊重禮儀,遵守法紀,崇尚謙虛平和,注重廉操與知恥,就是有道德的好人家。張履復告誡子女:“知恥”是最起碼的做人準則。廉恥是成就好家風的必要條件,不講廉恥的家庭或家族必然會遭人唾棄。舉國之人都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知善知惡,知是知非,知榮知恥,中華民族才能免受凌辱,才能由弱變強,實現偉大復興。
(07)
【蘇軾家訓】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北宋·蘇軾《三槐堂銘》
【品讀】忠厚傳家久:意思是將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世世代代傳下去。或具有忠誠、厚道的道德品質的家庭,能夠長久地綿延下去。詩書繼世長:認真讀書,學習前人優秀品質,可以使家族長久地發展下去。
小時候,在康莊老家,每逢春節,爺爺帶著我貼春聯,街門上書寫的內容就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兩句話,無聲地昭示著爺爺對子孫修身立德、讀書成才、光大門楣的殷殷期望。忠厚傳家,詩書繼世,在某種程度上,幾乎可以被視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家訓。
(08)
【父子宰相家訓】清代名臣張英與其子張廷玉撰寫的家訓。張英撰寫的《聰訓齋語》和張廷玉撰寫的《澄懷園語》被奉為修身齊家的典范,傳誦不息。
(1)“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
【品讀】讀書怡情益智,修德處世;讀書陶冶情操,培育人品。讀書明理繼世,明白處世做人之理,明白立身行道之理,明白修齊治平之理。教育子孫崇德尚文,做第一等好人。人心靈敏異常,活動非凡,不能過于勞累,也不能過于放逸,只有讀書可以頤養它。用磁石養針,用書卷養心,書卷才是養心的第一妙物。
閑適無事的人,終日不看書,起居出入,身心就沒有地方棲息,耳目就沒有地方安頓,勢必心意顛倒,妄相生嗔,處在逆境不快樂,處在順境也不快樂。讀書可以安心修性、寡欲益行,能靜下心來讀書的人,總不會過得太差。唯有讀書能致遠,胸懷文墨行天下,讀書改變命運,讀書創造財富,讀書傳家繼世,讀書成就未來。要想做大事業沒有文化不行,不讀書不行。只有讀書,開闊視野,才有大智慧、大格局。只有讀書,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2)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饑,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
【品讀】認真讀書的人會受到別人的尊敬,謹守田產的人不會受到饑餓的威脅,積德行善的人不會傾覆倒下,慎重選擇交友對象的人不會一敗涂地。
張英撰寫的家訓《聰訓齋語》,是留給后世的一份寶貴精神財富。他集自己一生官場仕途、為人處世的經歷體會,以“立品、讀書、養身、擇友”為主要內容,要求子孫“務本力田、隨分知足”,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讀書、立身、做人、持家的道理。
要求子孫廉儉禮讓,謹言慎行,勤苦讀書、樂聞規勸,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要求子孫“治家之道,謹肅為要。”管理好家庭,教育好家人,為人處世要懂得謙讓,應做到敦厚謙謹、慎言守禮。這便是張英富有遠見的地方。
告訴子孫加強“自我修身,惟有四事:一曰立品,二曰讀書,三曰養身,四曰儉用。”意思是說為人處世,自我修身首先要講究立德樹人,鑄就健全的人格。平和處世,與人為善、寬厚謙恭,謙讓友敬,更是家道昌隆的必要條件。
其次讀書亦為立品,所謂“進退安雅,言談有味”三是維系家庭生活,保養好身體,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四是儉可養廉,儉以養德,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平素儉省亦能家庭富裕。
祖輩的懿德嘉行,父母的言傳身教,造就了張英敬慎廉儉、謙和禮讓的官德人品,張英教育子孫后代如何持家治國、立身做人,張氏家族形成了優良家風,人才輩出,從張英開始,家族中相繼為官者代不乏人,有12人位列翰林。其子張廷玉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孫輩也有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
張氏家族的昌盛,得益于良好的家訓、家風的教誨和熏陶。得益于張英言傳身教以及獨特的訓子戒律,得益于淡泊致遠、詩書傳家的優秀家風。
(09)
【清·鄭板橋家訓】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品讀】鄭板橋告誡家人,當官事小,做人第一,在封建時代,讀書當官,仕途經濟是一脈相承的,他能將做人置于當官之上實屬開明之至,難能可貴。做一個好人,遠比做一個成功人士更重要。
做個好人,好人就是沒有時間去做壞事的人。好好讀書,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用一生的時間做二世的事,活出三輩子的精彩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做好事之中去,不做壞事,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10)
【清·張之洞家訓】兄弟不可爭產,志須在報國,勤學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
【品讀】這是張之洞的臨終遺言。訓言告誡子孫兄弟之間不可因為爭奪財產而鬧不和睦,要立志報國,勤奮學習,樹立良好的品格;做個善良之人。與人交往的時候,要看清對方的品行,辨清君子小人,不能和小人同流合污。遠離三觀不合之人,可謂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
來源:隴西縣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審核|吉 煜
編輯|雷力強
來源|家風家訓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