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讓我的研究生去查閱資料。
清明節并不與公歷的日期固定,在公歷的4月4、5、6日三個日期范圍內變化。以20世紀的100年為例,“清明”出現在4月4日共有7次,4月5日共有79次,4月6日共有14次。也就是說,75%的概率(重復概率)是4月5日。所以,我們感覺清明節好像固定在了4月5日。
春節在公歷上的日期也不固定。春節在公歷的日期的波動范圍為:1月21日-2月20日的這31天之中。1901-2050的150年間最早的春節出現在1.21;最晚的春節出現在2.20。其中1.21最少為1次,1.23、2.6、2.10、2.17最多,都是7次。所以,我們感覺每年的春節在公歷的日期每年總是在波動,而且波動范圍還很大(31天),感覺無規律可循。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態:清明節與春節同樣是中國傳統的農歷節日,清明節對應的公歷日期沒有變化或變化很小?而春節、中秋節等對應的公歷日期卻變化很大?
清明節肯定是中國的傳統的農歷節日之一,跟春節一樣,早期也是以中國的農歷來標記日期的。比如,春節是每年的正月初一,清明節可能就是每年陰歷的二月或三月初幾?或者其他的歷法算法?
我還想到的一個問題:春節是農歷的節日,本質上就是農歷的幾月初幾,是農歷歷法的算法的農歷日期而已,比如,春節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中秋是農歷每年的八月十五。清明節卻既是農歷的節日,又是中國農歷的節氣之一。難道農歷的節氣與一般的節日的算法有何不同?
這里出現了三個概念:農歷節日、農歷節氣與公歷日期。這三個概念之間有什么規律性的關聯關系呢?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管理學研究的范式:觀察現象---揭示機理---應用技術
我們現在只是觀察到了清明節對應的公歷日期波動小、春節對應公歷日期波動大的現象,這個現象(規律現象)背后的機理、原理或者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認識界定農歷節日、農歷節氣與公歷日期的學術“定義”,然后揭示這三個概念之間的規律性的關聯關系。
(且聽下回分解)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