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明朝時候的十大忠臣良將,看看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臣.

第一位名叫于謙,他在永樂十九年的時候中了進士,從此踏上仕途。一開始,他的仕途是比較順利的,僅僅用了5年的時間就讓自己成為了明宣宗朱瞻基的身邊的紅人。幾年后,朱瞻基意識到于謙這個人很有能力,于是又將他提拔為兵部右侍郎,那個時候瓦剌的太師率兵前來冒犯,很多人開始害怕的打退堂鼓,想讓明朝首都南遷保命,結果被于謙阻止了,后來于謙還親自主戰,誰知這個時候宦官王振突然勸明英宗御駕親征,之后就被擒了。
后來皇帝病重,明英宗重新回到王位上,復位以后第一時間就抓了于謙,不久后在明英宗下令抄家的時候,于謙選擇了自盡謝罪。后來明英宗后悔了,但是明朝就這樣損失了一位忠臣。

第二位王守仁。28歲時,王守仁科考進入二甲,從此以后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一生,他先后擔任過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的時候曾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在他做官期間,曾經平定寧王之亂、平定思田、諸瑤叛亂、剿滅了南贛盜賊,之后還因為平定宸濠之亂的軍功被封為新建伯,后又被追贈新建侯。
王守仁不僅政績不少,而且哲學成就也很高,同時還是有名的文學家,他就像一個天才人物,能文能武還能在心學方面有重大成就,是一位忠心耿耿又很有才的良將。

第三位戚繼光,他的名氣大家可是從小就知道的。他是明朝最偉大的戰術家,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勤勤懇懇的抗擊倭寇,在剿滅了倭寇之后,又被調往北方防備蒙古人,在張居正等人的支持下,他建立了全新的戰術體系,在明清時期,他所創建的戰術就是中國戰術的最高峰。
此時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抗蒙古人,于是便改善了騎兵隊伍,建立了新式騎兵營,這新式騎兵營不僅要注重士兵們的馬上沖擊,還鍛煉了騎兵們戰時下馬作戰,靠著拒馬槍和刀棍等阻擋敵人的沖鋒,以弓箭和火器作為主要的殺傷手段。他建立的騎兵營都是以馬匹為機動手段,以遠程火力為主要的殺傷手段。
后來,戚繼光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間的和平發展,而且他還寫下了像《紀效新書》等著名的兵書,供后世閱讀了解。同時他還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在改造和發明火攻武器上有很大的貢獻。當時戚繼光為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當時明朝重文輕武,他受到了抑制,可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做出了很多貢獻。

第四位是張居正。他是明朝最偉大的改革家,政治家,是明朝的第一首輔,他在職的那些年,強力推進改革,碗里九年,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一條鞭法,簡化了賦役的項目和征收手續,是的賦役合一,并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同時他推行的理財政策不僅能幫助朝廷公室牟利,還能重視到人民的實際生活,通過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他的改革舉措讓大明國延長了50年,這樣的功勛實在是令人為之敬仰。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他在病逝后被清算,導致皇權再度回到皇帝手中,可惜這位自始至終都為國為民矢志不渝的人,一切功績和榮譽都被萬歷廢除,還差點被剖棺,實慘。

第五位海瑞。他是明朝的第一清官,為官以來一直以忠貞不二、剛正不阿的品行行走在渾濁不堪的官場上,歷經四朝,他竟然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在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三朝上,海瑞擔任過戶部云南司主事、陪都南京右通政,右督察御史等等,可以說位高權重,他一生清廉,在去世后,舉國大喪,皇帝還命人將其厚葬并加封海瑞之子為太子太保,為海瑞送葬的那天,百姓們都自覺地在江兩岸為其送別,身著喪服,為其祭奠的人竟然綿延百里,這是多大的陣仗啊!
第六位李贄。他是明朝的思想家,是晚明時期思想啟蒙運動的旗幟,但也是一位講話奇奇怪怪以這個奇怪的談論聞名天下的狂人。雖然李贄傲慢,但是卻不影響他做一個好官,在51歲的時候他得到一個正四品的官職,是云南姚安知府。這官職雖然聽起來不錯,但絕對不是個美差事,因為西部待遇不怎么好,但,他在任期間,采用了無為之治的方式,對待民族糾紛也從不擴大事態,對待民族上曾認識以禮相待,三年下來,被云南的按御史刮目相看。然而后來他卻收任務線在獄中自殺身亡,令人感慨。

第七位袁崇煥。袁崇煥不僅軍事能力極強,而且還有非常高的政治敏銳度,這點明朝皇帝是十分清楚的。在天啟年間袁崇煥的表現很好,后來到崇禎初年的時候被破格提拔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后來更是擔任了很多比較重要的職位,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長兼檢察院副檢察長。
他是個十分有政治理想的人,雖然一開始只是個文官,但是卻對軍事方面很感興趣,經常去找一些退伍老兵了解邊塞的一些具體情況,所以心中一直懷著鎮守邊疆的想法。他這么干的結果就是,在明朝末期整個王朝破爛不堪的時候,受到滿清威脅的時候,滿朝文武就只有袁崇煥還在努力為這個王朝打拼,只可惜后來他背負罵名,被凌遲處死,但是如果明朝沒有他的話,可能會滅亡的更早一點。

第八位是方孝孺,他是建文的大忠臣,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建文帝忠心耿耿,更是盡心盡力地輔佐建文帝,特別是對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大力支持,是建文帝在政治上的主要幫手。只可惜后來削藩不成功,還導致朱棣攻入南京,在眾大臣紛紛倒戈投降的時候,只有方孝孺毅然決然地把忠義二字堅持到底。
但其實當時朱棣的首席顧問姚廣孝非常看重方孝孺,并且十分想拉攏他進入朱棣的這個集團,所以在朱棣靖難之役后他曾多次請求朱棣不要殺掉方孝孺,但是方孝孺是一個認死理,軟硬不吃的人,最終導致朱棣非常生氣,一怒之下還誅其十族,陪葬者達到了873人,這么巨大的規模竟沒讓方孝孺投降,實在是一塊硬骨頭。

第九位徐達,徐達的名氣不必多說,他是明朝第一開國功臣,對于徐達,朱元璋是非常信任的,而在開國這件事上,徐達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一生有勇有謀,戰功以及筑邊功勞都很顯赫,甚至被朱元璋稱為“萬里長城”。平時他話少但是思維十分敏捷,思慮也比較周全,軍令一旦發出就絕對不會做改變,在他去世后被追封為中山王,死后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而他教育出來的子女們也個個優秀,特別是徐妙云這個女兒,她是朱棣的結發妻子,朱棣還沒有起義的時候,徐氏知書達理、孝敬公婆,是一位連馬皇后都十分喜愛的兒媳婦,馬皇后去世后,朱棣已經在燕地做藩王,徐氏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依舊為馬皇后守孝,一守就是三年,后來建文帝削藩搞得朱棣一家上下生活都很艱難的時候,她依舊守在夫君身邊,后來夫君起義,她就是朱棣的大后方,她非常賢德,使得她去世后,朱棣都沒有再立皇后。

最后一位是劉基,也就是劉伯溫。他是堪比諸葛亮的一位明朝謀臣,在至正二十年的時候,朱元璋請他做自己的謀臣,他不僅在朱元璋開國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他對于明朝制度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教育制度方面,他致力于用儒家的經世之學來建立一個理想的新社會,所以當時明朝科舉采取的都是儒家的四書五經,這是他和朱元璋一起定下的。
在明朝律法方面,他一向比較注重思想教化的作用,主張在用刑治國的同時,也要注意施行德政,朱元璋采取了他的建議,在經濟制度方面,他認為農業關乎國計民生,一定要款人,提倡朱元璋要輕徭薄賦,與民生息,才能讓國運恒通。可以說,是因為有劉伯溫這樣的忠臣良將才導致明朝能運行了200多年。

以上就是明朝的十位忠臣良將,你們認為這個排名合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