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節日“三月三”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上巳節”。起源于中華民族原始社會,歷史悠久,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

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之說,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還是廣西壯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電影《劉三姐》就是很好的代表。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形成了數百人以致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青年男女通過拋繡球的方式傳達愛意,和心上人約定終身。另外黎族和苗族都會在三月三這一天舉行歌會,青年男女談情說愛,互贈信物。在農歷的三月初三,各地慶賀節日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表達出對先祖的懷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畬族群眾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對歌盤歌,懷念始祖,并采擷烏稔樹葉,取其嫩葉汁浸糯米炊制烏飯,款待賓客,以驅邪祈福。

北方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每年這一天,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去黃帝故里尋根拜祖。三月初三(上巳節)的習俗豐富多彩,主要有祓禊修潔,用佩蘭水點于身上以祛除災病,河邊沐浴,瓦贈香草,郊游等,各地還有打扁擔、搶花炮、打銅鼓、碰彩蛋、拋繡球、對歌談情、吃五色糯米飯、曲水流觴、踏青、春浴等等風俗,但在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慢慢淡忘了。

近來國家為了傳承優秀的傳統,大力倡導傳統文化,如廣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舉辦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眾參與度高的“三月三”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游客的目光。從一個傳統民族節日到文化旅游節慶,最終轉型成為當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發展,為民族傳統節日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2023.4.22














(圖片來自網絡致謝)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