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皇家禁地。這里既是皇帝的家,也是皇帝的辦公場所,所謂前朝后宮,也是因為紫禁城的布局才有的叫法。 所謂內外有別,這前朝也就是外朝,王公大臣們可以在這里會見君王;后宮則是內廷,這里是皇帝的家,非召不得入。

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宮殿,中和殿最小。

按照風水所說的,紫禁城就是處在北京城的最佳位置上,而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所處的位置就是明堂所在地。俯瞰故宮你便會發現,三大殿就是整個故宮的重點,是整個紫禁城建筑的核心。可謂是居天下之中心,正與天空中央玉皇大帝所居的紫微宮遙遙對應,這就是三大殿的選址緣由。

從規模和裝潢上來說,三大殿在整個故宮內也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它占據了紫禁城最主要的空間,面積達85000平方米。它們依次布置在高達8米的臺基上,臺基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為須彌座形式,四周圍著漢白玉欄桿。每根望柱上都雕有精美紋飾,下部雕有華美螭首----口內鑿孔以便于排水。遇到大雨滂沱時,會出現千龍吐水的奇觀,勝似泉涌,蔚為壯觀。在建筑設計和藝術構思上,它們憑借著自身所具有的氣勢威嚴、規模雄偉、裝修華麗、色彩神秘而成為紫禁城中最輝煌的建筑群。

三大殿是中國明清宮殿建筑,體現了中國宮殿建筑的以下特點: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為主體,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臺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墻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宮殿裝飾色彩,屋頂多用金黃色,立柱門窗墻垣等處多用赤紅色裝飾,檐枋多施青藍碧綠等色,襯以石雕欄板及石階之白玉色,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一般對于屋頂等級的說法是: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單檐廡殿頂>單檐歇山頂。

我們看一組故宮三大殿的圖片,這里房頂等級一目了然。

故宮三大殿鳥瞰圖
上圖從左往右依次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筑體量上太和殿最大,保和殿次之,中和殿最小。與之對應的太和殿使用重檐廡殿頂,保和殿使用重檐歇山頂,中和殿使用攢尖頂。這個例子非常清晰地表明,明清時期的建筑屋頂和建筑等級是對應的。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建成后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采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采用最高形制。


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復制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建:即創建、建立之意;極:原指房屋中脊之棟梁,在此引申為治理國家的最高準則;綏(suí):原義是古代的旌旗或上車時繩索制成的拉手兒,后來也有安撫、順應的意思;猷 (yóu):既有謀劃、功績的意思,也指道和法則。

三大殿中,太和殿最高、最大,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全殿內外立著八十四根大柱,是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組成的。它建于康熙36年(1697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留著原有的富麗堂皇。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高的殿堂,高達35.5米。屋頂是宮殿中等級最高的四大坡廡(音同“午”)殿,兩重房檐,廡殿是古代傳統建筑中的一種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封建社會里,廡殿是體現皇權、神權等統治階級的象征,多用作宮殿、壇廟、重要門樓等高級建筑上,其他官府及及庶民不許采用。

廡頂示意圖
斗拱數量也最多,上檐用九踩斗拱,下檐用七踩斗拱。 斗拱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太和殿——上篷檐是九踩斗拱,下篷檐是七踩斗拱的重檐大殿。

中國古人的智慧-斗拱,僅幾十根柱子就撐起了兩千多噸的太和殿。

斗拱,又稱枓栱、斗科、欂櫨、鋪作等,是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頂、額枋和檐檁間或構架間,從枋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結構的關鍵性部件,在橫粱和立柱之間挑出以承重,將屋檐的荷載經斗栱傳遞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中國古典建筑顯著特征之一。

斗栱之間以榫卯結合,不使用一根鐵釘,這樣縱橫交錯的組合猶如在梁架與柱間增設了一層彈簧層,可以有效地抗御地震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許多古代木構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

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目前中國最大的吞脊獸,在故宮太和殿的殿頂上。 大吻,即殿宇頂上正脊兩端的吻獸,一般是龍頭形,張大口銜住脊端,故又稱吞脊獸。太和殿的大吻,由13塊琉璃件構成,總高3.4米,重4.3噸,是我國明清時代宮殿正脊吻的典型作品。處在正脊兩端的叫吻獸,也稱鴟吻(chī wěn),相傳鴟吻也是龍的九子之一,排行老九。這個龍家的幺兒名字還很多,正吻、螭吻、大吻、吻等都是它的名字。


檐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筑中所僅見。太和殿屋面為二樣黃色琉璃瓦,體制最尊。龍吻高達3.36米,垂基的走獸擺件品種也最多,最前端是仙人騎鳳,往上數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總數為十一,在故宮所有宮殿中數目最多,尺寸也最大。

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排共有12個獸件,但是最前面騎著一只雞的仙人不算脊獸,它叫做“騎鳳仙人”,民間也叫做“仙人騎雞”,寓意“逢兇化吉”。最后面頭很大那個的叫“戧(qiāng)獸”,民間稱為“嘲風”,傳說中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排行老三,它也不算入脊獸行列。

龍:代表至高無上的尊貴,龍的角似鹿、鱗似魚、爪似鷹,是祥瑞的象征。
鳳:從鳳儀天下、龍鳳胎等詞來看,好多人以為鳳是雌性動物吧,其實人家也是純爺們。鳳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稱凰,通稱為鳳凰,是祥瑞的象征,在舊時還比喻有圣德的人。
獅子:作吼,群獸懾服,乃鎮山之王,寓意勇猛威嚴,在寺院中又有護法意,寓示佛法威力無窮。

天馬:天馬指神馬,長著一對翅膀,速度非常快。
海馬:海馬是各種海獸的通稱,也稱為“落龍子”。
天馬和海馬一起象征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押魚:是海中的異獸,傳說它能噴出水柱,寓意興風作雨,滅火防火。
狻猊:狻猊(還記得它怎么讀嗎?suān ní,想要成功裝逼,可要記牢啊)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龍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長相形似獅子,又被人們叫做金猊或者青獅子。傳說中狻猊喜煙火,所以形象一般在香爐上出現。
獬豸:又稱獬廌、解豸(讀音皆為xiè zh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這個不是龍的兒子了。傳說中,它身似麒麟,頭有一角,能辨是非。當兩人爭執不下時,獬豸會用獨角頂倒狡辯之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公平、公正的象征,也是中國古代司法的象征。

斗牛:在漢族傳說中是一種虬螭(qiú chī),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行什:為什么叫行什?話說是就因為他排行老十,也不知道誰給起的名字,還真是夠湊合了事的。行什是一種帶翅膀的猴子,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這尖嘴、猴腮、鷹爪、雙翼,和雷震子就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啊,大概就是防雷的象征。

位于仔角梁端頭的獸物則叫做套獸,套獸形狀為獅子頭或龍頭,它的作用是防止屋檐角遭雨水侵蝕。

我是套獸,我在最下面
最后,對于各種獸物在屋頂的位置,再給大家來一張大合影。


故宮太和殿的須彌座共有三層,每層的四周都有這些螭首,總計1142只,龍頭的嘴通于地面,每逢下雨時,積水便通過這1142個龍頭流到地面上,所以便有了“千龍吐水”這一奇觀。

這些螭首是殿頂、臺面的主要排水管: 你要仔細看,會發現每個龍嘴里都有一個又細又長的小孔,當下大雨的時候,大量的水就涌向螭首后面的入水孔,而因為小孔外小里大,又細又長,所以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壓迫著雨水從龍嘴出水孔噴涌而出。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最體現中國帝制權力的象徵,不僅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型制也是最高規格。紫禁城臺基通高37.44米,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筑面積達2377平方米。殿前有寬闊的平臺,稱為丹陛,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征。

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太和殿外面兩邊平臺的兩個角落,各有一件漢白玉雕鑿的日晷guǐ。在一塊圓石板上,中間插一根鐵針,周圍刻有刻度。當太陽升起時,鐵針的投影指向哪個時刻,就表示是什么時辰了。

日晷
嘉量是一座石頭亭子,在嘉量的里面有石斛(hú)、斗、升、合(gé)、龠(yuè)五種計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們還常用斗和升來稱量東西。在中國古代,時間和度量衡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統一。在世間,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放在這里的日晷和嘉量象征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銅龜、銅鶴 :擺放在日晷和嘉量旁邊的銅龜、銅鶴是舉行大典時熏香用的,它們的背都蓋著蓋兒,每當大典時,就把蓋掀起來,放入檀香燃燒,那煙就從它們的嘴里緩緩溢出,就好像它們都在吞云吐霧一樣。同時它們也象征著國運永昌,“千年仙鶴,萬年龜”。

銅鶴

銅龜
在太和殿的漢白玉臺基上,有許多青銅鼎,其實那是香爐,因為它們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爐。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香爐,象征著清朝的18個行省。每當大典時,就在香爐腹部裝上香料,然后將香料點燃,18個香爐就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秘莊嚴。

銅鼎18座,象征清朝18個省
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

鎦金銅缸
殿前左右各有一對鎦金銅缸,是清乾隆年間鑄造成的,每缸重約2噸,也稱門海,用于防火,故宮里現在總共有308口銅缸或鐵缸,分散在各個宮殿附近。故宮的缸都有一個特點,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個方口。入冬以后,專門有太監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蓋上缸蓋,底下燒上炭火,一直燒到驚蟄時節氣溫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燒炭的炭口。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成的,缸外面是鎦金的,一口缸要用黃金約3公斤。
公元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大肆劫掠,這些大缸表面,金燦燦的黃金也難逃此劫。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鎦金一點點刮去,留下橫七豎八的刀痕。歷史在時刻提醒我們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內部裝飾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華麗。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

故宮太和殿隔扇

故宮太和殿門扇 無上尊榮

太和殿隔扇的葉子
古時候,人們把門窗稱為戶牖。門即是戶,窗即是牖。戶是開在梁下的,而牖是開在墻上的。古建筑的“門戶”,是由“門扇”組成的。門扇又叫“隔扇”。分為格心、裙板和絳(音濤)環板三部分。

絳環板可以有一個、兩個、三個。也因為數量的不同分為二抹頭至六抹頭。

殿內金磚鋪地(因而又名金鑾殿)(金磚是因其打造時所需的錢很多,因而得名),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但是金磚并不是用黃金制成,而是在蘇州特制的磚。其表面為淡黑、油潤、光亮、不澀不滑。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因其質地堅細,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故名金磚。蘇州一帶土質好,燒工精,燒成之后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方可使用,燒煉這種磚的程序極為復雜,一塊磚起碼要煉上一年。

太和殿共有72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一米零六,高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

室內正中放置寶座。寶座兩側有6根蟠龍金柱,每根柱上用瀝粉貼金工藝繪出一條巨龍,騰云駕霧,神彩飛動,整座殿堂顯得莊嚴肅穆,富麗堂皇。

此外還有66根朱紅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采自東北長白山的紅松制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不過來。

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音錄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征國家的安定和政權的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征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

藻井下,蟠龍鏤空金漆寶座和屏風設在七層毫的毫基上,寶座上半部是圈椅做法,背圈完全用蜿蜒伸張的雕組成,下半則用須彌座寶座后設七扇金漆屏風,座前設香筒、太平有象、香爐等一應陳設,臺基四周也以造型各異的龍紋為飾,合計基上下前后的陳設及寶座屏風上龍紋共四百零八;

天花正中央是上圓下方的藻井,藻井中部的八角井,滿飾云龍紋,“穹隆圓頂內,盤臥巨龍,俯首下視,口銜寶珠,莊嚴生動”。整個藻井有大龍一、小龍十六,合計十七條,全部貼兩色金,制作精細,輿天花的青綠色形成一片金碧輝煌。

太和殿龍雕: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有彩龍組成的長方形邊框,共三百六十四條龍紋。東西暖閣的四扇門上的金飾件有龍紋二十四條,門罩上雕龍一百七十條。東西暖閣兩側,陳設紫檀雕云龍大柜兩對,共龍紋一百七十八條。據不完全統計,太和殿內外的龍紋、龍雕等各種形式的龍約共有一萬三千八百四十四條之多,這些神態生動、造型各異的行龍、蟠龍、圍龍,溢彩流光,代表著君權神授的至高無上。

鎮殿之寶
中國古代皇家拿什么來鎮殿?太和殿的房梁之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鎮殿之寶?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際,故宮如今披露了太和殿中隱藏的五座神秘符牌。這五座符牌的供奉極有規律,以太和殿正中懸軒轅鏡正上方的藻井平臺中央所供符牌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于雕刻著鎮殿神符,故又稱為“符板”。

正中央的一塊符牌高約37.5厘米,寬23厘米,以產于東北的高麗木所制,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為四層,由佛教護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圖組成,背面由鎮殿七十二符組成,可謂是一道鎮殿靈符。清宮《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 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1731年),雍正降旨在養心殿安黃銅符板一塊,太和殿和乾清宮分別安木符板各一塊。據此可知,此處符牌至少有一塊應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其他的幾塊,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出于對神靈的敬畏,這些符牌專家看后,被原封不動的放回了原處。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里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里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

1889年,清朝光緒皇帝的大婚儀式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繪圖)
太和殿歷經歲月的打磨,漸漸殘破不堪,有些構件已經腐爛,起不到支撐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畫也褪色嚴重,因此,太和殿從2006年開始“封閉式”的大修。 經過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才重新出現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