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政治站位,以思想武裝夯實忠誠之基
注重整體推進,做到全員參與、全面覆蓋——
用好紅色資源,引導紀檢監察干部自覺賡續紅色血脈——
壓緊壓實責任,堅持嚴字當頭、一嚴到底
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干部從自身做起,發揮“頭雁效應”,帶動“絕大多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注重統籌推進,以教育整頓提高本領擔當作為
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注重統籌推進、強化結合融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緊緊錨定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各項措施辦法,切實把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為推進新時代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轉化為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的實際成效。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完備、全面整體的過程,必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形成環環相扣、協同聯動的制度體系
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才能真正把生態領域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朗朗晴空、徐徐清風,民生之要、百姓之盼。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我們相信,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建設,步伐將會更堅實,成果將會更豐碩。
藏糧于技,夯實糧食豐收基礎(人民時評)常 欽《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立夏后萬物蓬勃生長,一幅幅“科技農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中原糧倉,無人機飛過大田,“一噴三防”作業忙,麥苗茁壯生長;贛南大地,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稻田一片新綠;東北黑土地,“田保姆”推廣保護性耕作、北斗導航作業,豆種入土扎根……新農機馳騁、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農業生產一線激蕩新動能,讓大國糧倉的支撐保障越來越堅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指出:“要更加重視藏糧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推進農業科技裝備全領域突破,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綠色化發展取得新進展。當前,冬小麥面積穩中有增,長勢好于去年,春播進展總體順利,夏糧豐收有了扎實基礎,全年糧食穩產增產底氣更足。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要求“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應該看到,這些年,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穩中國飯碗,14億多人吃飽吃好。現在,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端牢飯碗還面臨不少壓力,提升糧食產能仍然是首要任務。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動實現產能提升、結構優化、韌性增強、收益提高。
農業科技可以運用到糧食生產的各環節,提升播種效率、產業韌性和競爭力。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完成新建4500萬畝和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任務,必須補上土壤改良、田間灌排設施等短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要以破解“一大一小”農機裝備卡點難點為重點,加緊研發平原地區適用的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的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種源安全關系到國家安全,要加快培育高產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鹽堿作物等新品種,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讓農民種糧能掙錢,糧食生產才有保障。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并加快推廣使用,能夠為農民增收拓展新路徑,主要體現為“節本”和“增效”兩個方面。從節本來看,農業機械化生產不斷普及,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大量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從增效來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于農業,通過智慧農業云平臺實現精準施肥、精準灌溉等,極大提升了農作物的品質。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帶動廣大農民多種糧、種好糧,能獲利、多得利,將為保障糧食安全筑牢堅實基礎。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豐收正在孕育。全力以赴保持糧食穩產增產好勢頭,把豐收的基礎轉化為豐收的果實,分品種壓實種植面積,分環節挖掘增產潛力,分主體調動種糧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賦能作用,必能確保全年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贏得糧食安全的戰略主動。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其中包括“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這為我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在新征程上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的有效途徑。海南省開展“廳局長走流程”活動,要求有關職能部門“一把手”,通過跟著企業、群眾辦事,體驗具體流程,傾聽群眾具體訴求,推動制度優化、流程再造和服務提升。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廣袤鄉村產業更興旺,讓廣大農民生活更富裕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做好“土特產”文章,要學習借鑒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也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照搬。
做好“土特產”文章,“種什么”同樣需要因地制宜來謀劃。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獨特的物產,這是“土特產”的自然之根。
做好“土特產”文章,要立足優勢、突出特色。既立足本地,找到最能體現地域特點和當地風情的產業;又跳出本地,打造為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能形成競爭優勢的特色,通過品種、品質、品牌優化,謀求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這方面各地有不少成功的實踐。
“土特產”背后連著千家萬戶農民的生計,要科學謀劃、科學決策。當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求深入扎實考察,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匯集眾智通盤考量,確保把風險降到最低,把效益發揮到最好。山東省平度市等地成立專家組,對發展鄉村產業項目進行評估把關,類似做法值得借鑒。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要因地制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廣袤鄉村產業更興旺,讓廣大農民生活更富裕。
立足資源優勢,塑造競爭優勢
延伸鏈條融合發展,擦亮“土特產”品牌
傳承鄉村文化,拓寬“土特產”發展空間
logo設計網(www.just4love.cn),專業的logo免費設計在線生成網站,全自動智能化logo設計,商標設計,logo在線生成!
歡迎使用logo設計網制作屬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僅專業而且經濟實惠,全方位滿足您公司品牌化、視覺化的需求。